对于前阵子闹得热烘烘的奖学金课题给些愚见(之前忙于博士班口试).同等机会,让每一个符合资格的学子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是应该的。到国外去学习,体验,和把学习所得带回国,对国家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但除了实行绩效制,还有几个因素值得考量。
1)我是否还是需要把奖学金颁给SPM优秀生呢?现今教育制度注重于考试。多数父母师长只关注孩子有几颗A而忽略人文,家教,软件能的开发。这导致我们产生许多只会考试,而没有逻辑、独立思想的新生代。因此我认为现今的多A生已近很普遍,导致我们难以真正选出最优秀的学生,所以以中五成绩决定奖学金颁发已是落伍的制度。
欲速则不达,如果他们的表现未能经过时间考验,我们没必要早早便把他们送出国。为何不把他们留在本地先修预备班或甚至是首1/2年的本科,然后才送出国?(1. 学生能在预备班或本科初期确认所读科系是否适合他们。2. 我们有机会挑选合适的国外伙伴大学,而且国外和国内双联课程可节省开销,3. 联合课程能让我们和伙伴大学拟定适合未来国家发展的课程纲要)
从我在本科的经验,发觉很多拿着奖学金的SPM 全A学生到了大专因无法适应教学制度,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成绩。所以,以SPM 为考量,真是言之过早。
我本身在SPM也是拿着6677的成绩(只符合基本入学资格),但我认为这并没影响我当今进修博士班的能力。我们不能以一个SPM考试来批判优秀生。在还没颁发奖学金,我们该有足够时间和评估来观察学生表现。
2)在我们考虑改革奖学金制度时,我们更应该想想当下的教育制度还合适吗?就如我在大学本科社会学所给予的意见:我认为中央考试还该保留,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知名学府都奉行标准入学考试,也许评估方式需进行修改,但我目前对此还没多大的心得,将来在分享。我们该研究欧洲如芬兰的教育制度。他们注重学习过程,人格塑造而不是应考。
3)每次会考成绩放榜,大家关心优秀生有多少颗A,知名学校产生多少位多A状元。奖学金课题经常得到各社会团体、朝野政党关注。国家急需人才,和留住的举动值得理解。当所有目光都照于这些优秀生时,我们是否要留意到成绩不太好,家庭破裂的一群呢?这群“弱势”学生经常都是被忽略的一群。在缺乏家教,和人格塑造教育的指导下,他们很容易步入歧途,或不懂分辨事情好坏。少年贩毒被判死刑,原住民少女性侵案以及数不清的社会罪案,居高的辍学率都是对我们这个奉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和拜金、注重物质的社会来说是极大的讽刺。
从我近期获得的
英国高等教育学院专业资格当中,有提到会员准则。身为高等教育的一分子,我们该“Commitment to encouraging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cknowledging diversity and promoting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总结来说不管是优秀和平凡甚至是家庭背景不好的学生,都该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和智慧开发是国家发展的最佳“能源”。教育不该只是注重成绩和产生考试一流的学子。我们要的是学术、人格,思想,品德皆优的年轻一代。因此,当局该拟定策略,协助“弱势”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