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s Blog in English

For english version, please visit blog at the link below:-

http://limchoonkiat-ck.blogspot.com/

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大马海外留学生登记选民指南

来届大选很有可能在明年3月举行,现在立刻登记还可能可以在来届选举投票。来届选举会是朝野竞争激烈的选举。每一张选票都扮演重要角色。一张也不可少。符合资格的海外留学生可参考以下的指南:

http://www.ukeconline.com/how-students-can-vote-from-overseas/

image

Monday, December 26, 2011

2010&2011冬天

如图所示,很大的差别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IMG_0921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2011 年终评估

以下图片说明一切。哈哈

图片来源: http://www.fotopedia.com/#!/items/WWoE_PCA-bl3PwRDESCE/sharing_dialog

这一年做了不少实验,失败的也不少。最令我满足的就是到苏格兰发表研究成果。以及再导师、博后们对我的问题没解决方法时,我靠自己的能力把问题解决掉。也许我这个白老鼠的实验让我在各领域的实验都涉足,这也算是见好事。接下来,实验没有振奋的结果,没有好文章发,以不再我的控制范围。尽力就好。

有时就是不能太过期望他人来帮助你。以前出席课程,讲师提到如果你的导师是对你不闻不问,放任让你自己进行实验的,那么你就要有自觉,不能自我放纵。否则就自毁前程。也许有这样的导师,磨练我更独立和坚强。

好奇怪,我实验室竟然有人5-6个博士生需要申请展期以完成学业。有两个已决定毕业后不再从事科研。在此祝福他们好运。

Friday, October 28, 2011

败家壮举

从新闻得知刚公布的总稽查师报告中揭露了各项舞弊,不必多说,看以下照片就知何谓"大马能!"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地点虽改,本性难移-我们的公仆

有幸到位于伦敦的大马最高专员署更新护照。

处理过程当中再次让我见识到大马的公务员文化(我相信还有努力办事的一群)。没想到在英国的他们也把国内的文化带来。

当时约早上11点,就有5-6个家伙在办公室外抽烟谈天。在英国更新大马护照跟在国内一样。早上交表格,下午便签收新护照。就在等待呈交表格当中,(约30-45分钟),我还是看到几乎同样的一群在外谈天。

天啊,这就是大马公务员文化?一天6餐?朝9晚5,8个小时当中究竟多少小时是在办事?

我国有约130万公务员,国家总人口2800万,这是个很高的公务员对人口比率。明年单花在他们的开销就50亿马币。

要那么多公务员,我真的不同他们在做什么7的!

当今大马中文版的 RSS

 

不久在之前的博文(http://limchoonkiat.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html)提到当今的RSS有问题。发了电邮后得到他们的回复,据说之前他们在更新伺服器。

 

更多关于RSS可游览以下文章:

http://limchoonkiat-ck.blogspot.com/2009/07/synchronise-google-reader-with.html

http://limchoonkiat-ck.blogspot.com/2009/07/google-rss-reader.html

http://limchoonkiat.blogspot.com/2009/07/rss.html

http://limchoonkiat.blogspot.com/2009/07/google-reader-newsgators-feeddemon-rss.html

 

(英巫问的RSS可在此网站找到)source: http://www.malaysiakini.com/rss.html

当今大马中文版的 RSS

中文

新闻
www.malaysiakini.com/cn/news.rss

专栏
www.malaysiakini.com/cn/columns.rss

读者来函
www.malaysiakini.com/cn/letters.rss

Thursday, October 13, 2011

发展高教和科研的意愿?

就如以下言论所言:"
其實,很多國家為了未來的發展,已經開始投資在有潛能的項目,如環保、綠色能源、科學研究項目。從2012年預算案中,我僅看到吉隆坡國際商業區的計劃。在綠色能源、科學研究等等方面都交白卷。如果現在沒有錢投資發展在這些有潛能的計劃,那未來我國將無法提高競爭,成為高收入的國家。"https://twitter.com/limchoonkiat/status/124567237599309824

我们并没看到要发展软体(教育、科研、知识经济)的诚意。

近期阅读Russell Group(一组来自英国研究型大学组成的联盟,好像美国的常春藤, Ivy League 一样)对于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文告中留意到很有意思的段落,它提到先进国(英国)对科研发展的决心。文告一部分段落如下:-

(source: Russell Group: News and Policy Statements - 2011 - 'We can't rest on our laurels' - latest university rankings
http://russellgroup.ac.uk/russell-group-latest-news/137-2011/5033-we-cant-rest-on-our-laurels--latest-university-rankings-/)


Dr Wendy Piatt,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 said:

“League tables have real limitations but on most indicators the UK ranks second only to the USA in the number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Our leading universities offer a bigger bang for the buck than most of our competitors and punch well above their weight when you look at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expenditure."

“But we certainly can’t rest on our laurels. Our global competitors are pumping billions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napping at our heels. “Money really matters. While developed countries on average invest one per cent of GDP on higher education, the UK invests just 0.6% of public funding in HE, one of the lowest levels in the OECD. Even when fees and private research funding is included, we are outpaced by the US, Australia, Canada, Korea and Japan. Just last week, France boosted its higher education budget for 2012 by 2.5% at the same time as slashing spending in other areas; the UK cannot afford to be outmanoeuvred by our global competitors who clearly recognize that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higher education is key to growth. "

“If we are to remain a global leader in higher education – and continue to reap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at follow – the UK Government must concentrate investment where it will have the most impact: in our world-class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ies."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到底有还是没有啊?


photo
昨天高教部长说大马大学没参与THE世界大学排行榜,而不是落选 (http://ow.ly/6TmUO & http://ow.ly/6TmVg)

就此,我发了推文去求证,但是今早我得到THE回复 (http://twitter.com/THEworldunirank/status/123578753375944705),他们说其实有两所大学参与。难道我们又被骗了?!!!

醒醒啊,国人! 还要给骗到几时?

奇怪为什么英文星报的报道更详细: http://thestar.com.my/education/story.asp?file=/2011/10/9/education/9632143&sec=education 难道,一件事,两个不同报道,因为中英文报读者的taste 都不同?

我个人认为事情也就让它告一段落,反正知道是那两所大学那又怎样?也是徒然。还是加把劲提升水平吧;

Monday, October 10, 2011

国内几时会有所前400的大学呢?

今早看到国内三家中文媒体推特的推文,如下:
photo(5)
http://twitter.com/ODNews_my/status/123315733731086336


photo(4)


http://twitter.com/SinChewPress/status/123312032069058560
 


photo(3)


http://twitter.com/nanyangpress/status/123310314715484160





好奇心驱使下,我发了推特到THE然后得到他们的回复。


image


http://twitter.com/THEworldunirank/status/123330543747207168


看来的确是自愿性的,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与其受到羞辱,不如弃战”。虽然如部长在以下新闻所言,没必要参与每一个排行榜,但他也是不知这是一个具权威性的评估。如果我们不去参与,那么如何知道弱点在哪儿呢?(虽然部长有提到由于THE排行榜60%的积分是根据科研和文献发布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10/11/27.html , 因此现阶段不打算参加)


看看许多海外大学都参与几个排行榜,如QS, THE,和上海交通,以得到更全面的评估。有水准的大学在3个排行榜的排名不会相差的太离谱,所以我真的郁闷为何“弃战”。如果选择性参与评估那怎样有说服力呢?在东南亚,就有三所进入前400,其中两所来自新加坡,一所来自泰国。难道我们大学水平在东南亚也那么不堪一击?虽然提到栽培人才不注重排名,但不能否认人才多是在好学府深造或工作的。



如果我们要成为先进国就要有先进国的思想、体制和政策。同样的,如果要成为顶尖学府就要跟国际衔接和参与。


虽然我们不需过度崇拜排名,但这是一个指标,就如考试一样,算是KPI来的。海外学生如果要来大马深造,国内学府的声望会是他们的考量之一。就如马大校长所言:


“出身工程系的高斯是在2008年上任后实行新的规定,要求学术人员必须在世界认可的期刊刊登学术文章,来提升大学的排名。


他曾在今年3月接受《前锋报》访问时表明,希望将够在5年内将马大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提升至100名以内,就算被人指是“疯狂”也在所不惜。”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73383


photo(1)




其实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大学水平并不是提供奖学金让公务员去读博士而已(2012财政预算案),而是更需先改善学术环境,鼓励创新。而且要有系统性的拨出经费。如以下新闻所提: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10/11/27.html


“他也透露,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日前也已宣布,拨款6000万令吉予马大作为高影响力研究方面。他说,这方面的研究,其所需的花费并不少,新加坡甚至拨出8、9亿新币在这一方面。”


photo(2)


我真的不了解大马的高影响力研究是什么。在国外,研究机构和大学都列明每个专业一共花了多少前在研究生培训,然后多少钱在建筑,再来多少钱在器材和维修。


我认为我们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太马虎,不严谨。如果如部长所言,不参加THE排行榜是因为研究能力有待提升,那么我个人认为等到花儿谢了也进不了的!我们没有要搞好科研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决心。略读国阵和民联提出的预算案,在科研上都没显著的好消息。


从网络媒体阅读到2012年预算案拨发1亿供学术人员以鼓励创新和开发来提升国家经济发展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be-in-frontline-of-innovation-dpm-tells-academics/ R&D 的4亿来的少。我想,hmm ..没有良好的资源和实力,是很难行事的。





但愿有一天思维改变,我国会认真看待科研和开发的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大学排名。

Sunday, October 9, 2011

支持中文网络媒体

不懂大家是否知道大马中文版的网络媒体:《当今大马》 http://www.malaysiakini.com/cn/和《独立新闻在线》 http://www.merdekareview.com/index_v2.php都实行收费制.

image

image

虽身在国外,但这两家媒体给了我不少见识,开拓视野。现在,网络媒体经营遇上困境,加上“天下没白吃的道理下”我觉得一年马币150元是值得而且也在我经济能力以内。

我相信对很到人也是负担的起,考虑到时下新生代消费能力强,用高档手机、平板电脑、美食佳肴对很多都“看似没问题”。

所以,对我来说这是值得花费的精神粮食。

我过去的阅读这两家媒体的经验,以《当今大马》的时事新闻来的快,也更详细。至于,《独立新闻在线》则发布很多有素质的评论。曾经阅读他们一篇关于大麦该关注基础科研的文章,佩服作者的准备功夫。这跟英国广播(BBC)专题作者一般。他们虽是记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他们对专题掌握能力很好。

我倾向利用RSS 来获得新闻的更新,过后在点击到该网站阅读全文。有点郁闷,不懂为何《当今大马》取消了他们的RSS, 其实他们可以参考许多科研文献的模式:

科研文献都提供RSS 或电邮通知,每当新文章出现(只需在电邮或RSS提供标题或关于文章的简短两三句),然后我们需点击到有关文献网站去阅读全文(没有订购的就无法阅读),虽然文献多数是认证大学的IP address,已决定你是否可以阅读文章,但同样的文献也有提供个人用户登入(此模式可供这两家网络媒体参考)。

也许RSS 在国内还陌生,但由于我本身是进行科研研究,时间紧迫,如果每天都要去点击该网站的确费时。通过RSS,我可以有个“目录”,一些重叠性的新闻可以不必去点击,也不必每天无时无刻到他们的网站“报到”,我只需在有新的新闻才过去阅读。

曾经就此课题电邮给我国最大的中文“主流媒体”,但没得到他们的认同。也许他们的无知吧,没关系除了副刊我很少就看主流媒体的时事新闻(因为他们说影响广告流量),***他们不知星报和msian insider也同样提供RSS兼广告。

稍后有时间会电邮这两家网络媒体,告知小弟的建议。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F字经

从NEW SCIENTIST的书籍得知有趣的问题,猜猜以下的段落有几个F:-

 


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
SULT OF YEARS OF SCIENTIF-
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

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愚见:一个大马圆桌会议

最近在我们很酷的首相的推特看到以下信息:

"Johan Merican of TalentCorp leads this week's discussion - future careers for Msians. I hope u participate. bit.ly/qIAuzb #1Mejabulat"

在推特发了些愚见。当然这一切都是徒然如果没有执行的意愿。

 

My views as follow:-

Going to share view on this week's 1Mejabulat discussion rgding future careers for Msians.Soli if contaminate ur tweet/fb. U can remove me if u wish

#1Mejabulat to attract talents,it's not about tax incentives/pr ship only, it's about the working culture/facilities provided.

#1Mejabulat if you put good people into poor system, you'll end up poor result,reduce red tape in grant application/career promotion will be great,

#1Mejabulat Should gv> allocation from GDP,previous budget showed RM 400million for R&D out of nation's $200billion GDP,merely 0.065%

#1Mejabulat developed countries focused on knowledge economy, not in mega tower: Sweden,korea,japan,finland spent>3% of GDP on R&D;USA,Spore,Germany>2.5%;UK>1.8%.China~3-5%

#1Mejabulat should foster innovative since high school,we should aim "barangan ciptaan msia" instead of "barangan buatan msia",

#1Mejabulat should establish world class research institute to offer more career options,recruit talents who prefer to do research than academia career, e.g. BGI(China),MaxPlank(Germany)etc.

#1Mejabulat state of the art facilities in research should follow by high standard of maintenance.

#1Mejabulat establish talent exchange program, encourage global collaboration

#1Mejabulat identify key research area and work on it! often we have fancy plan but end with nothing,e.g. Where's the Bio valley launched by pak lah?

#1Mejabulat encourage career in science,high prospect jobs are not doctor,lawyer only.

#1Mejabulat engagement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I.e. Science fair, career talk, organize uni/lab visit,

#1Mejabulat placement/interns let students have chance to engage in lab activities

#1Mejabulat often local scientists have funding probs,host world class science conference in Malaysia,good chance for home scientist to exchange idea

#1Mejabulat encourage basic research, that's where novel idea come from.Also researchers working abroad mostly engage in basic research, that's the reason they can't carry out good works when come back to msia.

#1Mejabulat soft skills development and various transferable skills training+ career advice to uni students

#1Mejabulat courses offered by uni should meet job demand, few years ago "false hope" of biotech by the gov policy led to many biosciences graduates, but few related jobs available

#1Mejabulat after all, without fair and transparent policies, all these not going to work

#1Mejabulat if talents recruitment is merit based, please ensure all agencies, gov. servants really follow it, shouldn't have race based agenda

#1Mejabulat increase no.of PhD in the country is counter productive if we don't have the job market for them&if their quality is sub-standard

#1Mejabulat our edu syst is too result oriented and too much focus on academic. Often students don't have sufficient exposure to career world-> romanticize job prospect with their study 

#1Mejabulat Would be good if in their final uni year, there's job talk from people working  in the field related to their course

“牛人的时间管理”-《奇特的一生》

无意在科学网阅读到一篇博客文章,当中提到一本书《奇特的一生》

以下是摘自该书的封底:-

“发表于一九七四年)是一部写真人真事的文献性小说,讲的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献身科学的故事。从一九一六年元旦开始,二十六岁的柳比歇夫便实行一种“时间统计法”。他每天都要核算自己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一九七二年他去世的那一天,五十六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柳比歇夫在短促的一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苏联作家格拉宁紧紧抓住柳
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这一点,夹叙夹议写成的这部小说,将会引起我国读者的兴趣”

我尝试以他的方法计算了这个周末用的时间,如下(虽然不知能持续多久)。 我也很了解自己不会是十分杰出的科研人员。因为科研讲的是自律。要我“不食人间烟火”不八卦,等真的很难。但科研锻炼,的确会帮我成为更全面的人。哈哈,

24/9/2011

Breakfast: 9.15am to 10am
Chat: 10am to 1015am
Uni: 10.15 to 10.30
Lab: 1030 to 1055
Web: 1056 to 1140
Back Home: 1142 to to 1210
Web:1215 to 1300
Lunch: 1300 to 1340
Web/chat: 1340 to 1530
Nap: 1530 to 1640
Web: 1640 to 1715
Housekeeping: 1715 to 1800
dinner:1800-1900
movie:1900-2030
reading:2030-2340
sleep:2340-646 (25/9/2011)

 

25/9/2011

wake up: 645
web&work:645-800
Breakfast, etc:800-930
housekeeping:930-1155
casual reading:1155-1245
Lunch:1245 to 1320
work:1320-1340
work & chat with family: 1340-1505
work:1505-1640
planning:1640-1725
casual reading:1725-1835
dinner:1835-1940
check mail&tweet:1940-1950
casual reading:1950-2200
sleep:2200-26/9/2011

 

26/9/2011

wake up:530
writing:530-645
reading:645-710
blogging:710-720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一百道关于植物科学研究的问题

有幸阅读到刚刚刊登的文献,无需大学订阅大家可到以下网址下载:

Photo 09-09-2011 21 50 29

One hundred important questions facing plant science research - Grierson - 2011 - New Phytologist - Wiley Online Library: http://bit.ly/o7VC1Z


对我来说这篇文献简易明白,没有利用到很深奥的科学用词。只要在高中读过生物学应该都能了解。此文献提到当今植物学在粮食供应,再生能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一些值得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更提到植物学研究不能只靠植物学家,它也需社会各阶层的配合。

往往我们东方文化都会认为只有医学系、药剂学、法律或工商才是有前途的行业。但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新生代投入科研,尤其植物学研究。我前任导师曾说全球只有10% 生物科学研究员是搞植物研究的。考虑到未来粮食危机的问题,我需积极栽培相关领域的人力。我认同国内高教部副部长所言:(载至东方日报的推特),如下:

高教部副部長何國忠呼籲華裔子弟,在大專選科上突破傳統和保守的思維,帶領華族邁向多元化的發展。他以何乃健為例,雖然農業屬冷門科系,但何乃健卻是目前國際著名的水稻專家,發表逾百篇有關水稻的論文。

来源﹣ http://twitter.com/ODNews_my/status/112101537442037760

 

文献中的几道问题最令我感兴趣:-

How do we ensure that society appreciates the full importance of plants?

How can we attract the best young minds to plant science so that they can address Grand Challenges facing humanity such as climate change, food security, and fossil fuel replacement?

How can we translate our knowledge of plant science into food security?
Which plants hav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or use as biofuels with the least effects on biodiversity, carbon footprints and food security?

How can we use plant science to prevent mal-nutrition?

How can we use knowledge of plants and their properties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How can we translate our knowledge of plant science into food security?

What are the best ways to control invasive species including plants, pests and pathogens?

Can we increase crop productivity without harm-ing biodiversity?

Photo 10-09-2011 21 38 54

 

阅读愉快,希望你喜欢此文献。

Thursday, September 1, 2011

九月

好久没写博客了。就简约跟大家分享近况。 终于呈交了论文的一个单元。还有1年1月就要结束课程了,技术上只有一年,因为我会回国度假一个月。要同一时间完成实验跟交上博士论文然后答辩到最后毕业应该是指日可待。虽然过去并不多人有这样的能力,但我对自己有信心。 我的实验路途并不顺利。尤其自己的研究方向过去并不多人探索,所以可被称为“白老鼠”。每一个顺利完成的实验最终都只是得到负面的成绩,没有振奋的发现。这就是科研,它可以允许失败。博士研究就如拼图的小方块,需要众志成城,众研究员的贡献才能编制出美丽的拼图。 当然,得到负面的成绩的确不会令人好受。有时我也自嘲 “得意的学士、硕士生;失意的博士生”。哈哈。 但至少我掌握了不少技术。因为每当一个实验得到负面成绩或遇到瓶颈,我没有停顿下来,也没逃避。当我整理论文中实验方法的单元是就发觉自己比起很多人获益不浅。 我会继续加油。春天很快会到来。*\(^o^)/* 哈哈

Sunday, July 17, 2011

我想回家

近期一直在网上广传和密切留意709国内和国外约38城市进行的净选盟(BERSIH 2.0)活动。

周五,一群博后在实验室讨论事业前途("博后"是读完博士后,获得1或3年合约的工作,更新合约的机会极度底,所以要工作维持生计就需到另一个实验室找工作。在国外由于竞争激烈,通常在两个不同地方做了两届共6年的博后,才能开始申请大学讲师一职)。

今天在整理和更新履历时脑海一直有个念头: 与其左三年右三年,做了一届又一届的博后,漂来漂去。为何不安定和回来效力?一直来我对大马有希望,也相信可以献力。709事件加强我要回来的意愿。

我一个师兄讲得很有意思,他的3年合约到期了。当他带家人从苏格兰南下是就以卖掉那儿的产业。年幼的孩子也适应这儿的环境。他也说如果短期从一个地方跳去另一个地方,对小孩子发展不好。我能感觉他的无奈。

无论如何,我比较伸缩。将会好好考虑拥有的机会,和问问导师,学长和亲友的看法。

最重要,尽量争取学习机会。就算回国也不会半桶水;)

Saturday, July 9, 2011

向709集会者致敬

 看到以下短片,眼泪一直在眼眶打滚。执法当局无人性的对待并没使这些勇士们退缩。虽然我无法参与,但709的集会肯定为国内民主和历史掀开新一页。这更加强我要回国贡献,跟大家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BBC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大马抗议千人被捕反对派领导受伤 -  http://ow.ly/5AA5k

Sunday, June 5, 2011

半杯水是半空还是半满?

Is the glass half empty or half full_thumb[1]

Thursday, June 2, 2011

筹办系统生物学户外活动

上个月跟其他研究生一起筹办了2天一夜的户外活动(英文叫away day,我不大清楚中文真正翻译)。在我大学,如此的活动对学术人员是很正常,他们经常都离开大学到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内部开会、脑力激荡拟定方向等。在科研上,他们多数讨论如何争取政府和研究机构的研发基金 (简单来说,如何争取更多的研究经费,间接提高大学部门的声望)。



由研究生举办,然后开放给研究生参与的活动倒是第一次,研究院方面提供经费帮我们安排宿舍等,其他的全权由我们主导。我和其他3位博士生幸运的被点名成为筹委会成员。两天一夜的活动主要让第一年和旧研究生交流,每一位参与者需要准备15分钟报告,然后有嘉宾学者给予讲座,到晚上就是烧烤会。然后在那儿过一夜,第二天早餐后便各自回家。



由于筹委会没职位之分,所以就没人分配职务,也没人主导。身为4位委员当中最年轻的,我也在默默观察,看谁先主动联系(因为,不讲你不知,很多研究生都忙于各自工作,所以对这种“大众活动”不感兴趣和消极)。这也从我们的第一个会议当中,一些委员就抱怨说给导师们抓来当“水鱼”,他们认为这些活动该有研究院搞得!既然大家都抱着不管,袖手旁观的态度,那么我也没理,打算到北爱尔兰(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0173206342963.306015.757132962&l=b93850df4a一周度假后在看活动进展。


回来,距离活动只有一周,但天啊,竟然没人提起此活动。由于过去搞活动的经验,了解到不能坐以待毙。加上,责任感所在,了解与其抱着“大家一起坠海”的态度,倒不如当这是个学习经验,主动出击,由我这个廖化当先锋。所以我发了电邮要求大家周一开会,进行任务安排

根据以前在大马搞活动的经验,大家进行时间表讨论,然后根据各人喜好和强项各司其职。有的负责住宿和伙食安排,一些交通和电脑等。我本身负责跟学生联系,邀请嘉宾讲师和学术人员参与。并每两天跟同事进行资讯更新。在距离活动的一周,我们除了第一个分配任务的开会,其余都是各自活动,通过电邮保持联系。无可否认,研究生的训练,使大家都有单独行事的能力,在我们每两天的电邮”digest”--都看到大家的高度配合。



我来自大马多元种族国家的优势让我了解穆斯林和一些素食者的饮食要求。所以在电邮和第一次的会议便强调一定要把参与者的饮食(和对食物敏感等)要求列下,然后要准备另一道烧烤炉、餐具等给予清真食物和素食的朋友。我觉得这一点的确能让我以身为大马子民感到光荣。我们对这方面的妥善安排,也在活动当天得到穆斯林和素食朋友的赞赏。



还好一直有阅读博士生的书籍(http://limchoonkiat.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06.html),让我了解如何管理,筹办研讨会和邀请嘉宾讲师。很荣幸请到大学新聘请的系统生物学教授,他在三年发了两篇文章在《自然》期刊。更感激他能在不到一个星期的邀请中答应出席。在这之前我被两个教授拒绝了。



活动地点于英国西南部国家森林的宿舍。当天有约25位参与者,一切顺利,就如预料,大家都好好享受当中的乐趣。第二天,我和另两个同事到附近的国家森林探索。

活动后,一些职员通过电邮高度肯定此项活动的成功,以及偶尔在研究院遇到活动的参与者时得到他们的赞赏。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欣慰。要在同一段时间搞活动,交4份年度报告和呈交论文到国际研讨会的确深具挑战性。主动协调和领导此计划让我领悟不少,尤其是在”proactive”-(积极主动)这方面。没人比你更在乎自己本身的事业、成就或进展,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和承担责任。

目前动过kindle(http://limchoonkiat.blogspot.com/2010/12/kindle.html)读着以下的电子书: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by Stephen R. Covey



也通过本身的KINDLE网站(https://kindle.amazon.com/profile/CHOON-KIAT-LIM/113609)分享电子书中有意思的段落,当中7 habits这本书有都提到积极主动的重要性,如下:-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interpret “proactive” to mean pushy, aggressive, or insensitive; but that isn’t the case at all. Proactive people aren’t pushy. They’re smart, they’re value driven, they read reality, and they know what’s needed.”

“Many people wait for something to happen or someone to take care of them. But people who end up with the good jobs are the proactive ones who are solutions to problems, not problems themselves, who seize the initiative to do whatever is necessary, consistent with correct principles, to get the job done.”

“Our basic nature is to act, and not be acted upon. As well as enabling us to choose our response to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this empowers us to create circumstances. Taking initiative does not mean being pushy, obnoxious, or aggressive. It does mean recognizing our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ings happen.”

“responsibility—“response-ability”—the ability to choose your response. Highly proactive people recognize that responsibility. They do not blame circumstances, conditions, or conditioning for their behavior. Their behavior is a product of their own conscious choice, based on values, rather than a product of their conditions, based on feeling.”



活动的一些照片(个人隐私关系,我不热衷拍摄他人的照片,这是这儿的文化跟我们国内每张照片都要有你样子的模式不同,-除了那些每天到酒吧蒲的老外,哈哈):-


完整照片于以下网址: SB Away Day@ Bellever -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0185726312963.309630.757132962&l=18d1845160



DSCF4052
DSCF4073 (1280x960)
IMAG0768IMAG0767IMAG0763082IMAG0734IMAG0722IMAG0719IMAG0739IMAG0740IMAG0737IMAG0731





Tuesday, May 31, 2011

short talk之感触

下午实验室回来,收到在海外出生的大马籍朋友电邮。内容如下:-

 

Presentation1

由于朋友在国外出生,求学和工作所以并不会国(马来)语。去年冬天,他四管齐下通过电邮、面子书留言、面子书WALL POST和MSN留言给我说有事需要我的帮忙。过后才得知他跟外国籍女友订婚然后打算注册。由于他是大马公民,所以很多程序还需要到大使馆去办。他本身也被当中的繁文缛节、官僚感到丢脸和厌恶。(hate & embarass 就是他当时的意见)。

我还记得当时他有些文件还需要托亲友带回国内去处理。而他有一大堆文件要填,加上语言不通而且还要写公函。当时我就帮他翻译了3-4份文件,和替他起稿公函。

oh no, 一时之间有所感触,眼泪要流出来。在此,衷心祝福朋友新婚快乐,也感谢他的宴请,虽然我无法出席。想起当时他在处理马来语文件遇到的困难,和大使馆的官僚的问题时向我诉苦和求助翻译文件的点滴,这一切总算都雨过天晴了。

无可否认,许多官方机构内的的小拿破仑都是国家往前进步的绊脚石。最近的奖学金风波就是一个例子。他们行径不得容忍,一定要加以对付。这些蚀米虫就如慢性肿瘤一般,迟早会毁掉国家前程。

Wednesday, May 25, 2011

奖学金风波,我对推文的看法

对以下推文的看法:

"RT @SinChewPress: 馬華署理總會長兼衛生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今日指出,在公共服務獎學金課題上,內閣的立場是,考獲最好成績的學生不一定要送出國,不過政府會確保這些最優秀的學生一定可以拿到獎學金和被派往國內優秀的大學深造。"

**小弟愚见(即时回应,也许文字不顺畅):-

对不起,也许难听点,国内最好的大学能好到哪里去?拿到奖学金入学是否=可以拿到所属意的科系?如果最好的学生无法到顶尖学府深造,那么我真的不懂什么叫"绩效制"!  为何不干脆把全部奖学金得主先留在国内考pre-U?然后拿了pre U成绩在决定是否要继续赞助这些学生出国或国内深造。1.5-2年pre U教育能让学子成熟,让当局更好评估学生学术表现(因课程模式跟大学像似),以及学生还可以有机会确认本身想读的科系是否适合自己。

Sunday, May 22, 2011

拯救《独立新闻在线》

image

我一直都是《独立新闻在线》(http://www.merdekareview.com/)的忠实读者。它专业和深入的言论都给来我不少启发。

现今传来他们面临财务危机,如果因此而停办,那么这真令人感到可惜。以下为该媒体的募捐说明:-
募捐声明:
2011年5月19日,传来长期赞助人不再注资之噩耗,若无外在援助,5月31日将是《独立新闻在线》停刊之日!


本刊同仁发起自救行动,呼吁各界慷慨解囊,帮助我们度过此一难关,以争取较为充裕时间征求长期赞助人或投资者。

《独立新闻在线》每月所需预算为马币六万元。我们欢迎各界无条件自愿捐款,

而《独立新闻在线》将继续秉持新闻编采独立原则,提供广大读者独立于党派的报道和分析。

《独立新闻在线》同仁 敬启


××更多详情请游览其网页: http://www.merdekareview.com/aboutus.php?s=2

身在国外的我也透过国内的朋友替我给予财务援助。虽然数目不多,但积少成多,相信结合大众力量,可以助一臂之力。

朋友们,如果您珍惜网络媒体给予中立、不偏不倚的报道,那么请尽点绵力。让《独立新闻在线》继续经营下去。谢谢

Monday, May 16, 2011

e-Profile

在忙碌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当儿,我们也别忘了要与研究同僚建立社交网,在本身电邮的电子签名,联系簿,名片等都可附上您的网址。

我利用大学的便利,设立属于本身的网站,有别于面子书、博客或推特。那里都是关于我的专业。对于设立个人专业网站的好处,我本身的大学便提到了,如下:-
http://eprofile.exeter.ac.uk/index.php

我的网址:
http://eprofile.exeter.ac.uk/choonlim/

image

大家如有兴趣,而本身大学没有如此的便利,那么为何不自己主动跟本身大学提出建议或到以下网站登记一个呢?

http://www.linkedin.com/

Friday, April 29, 2011

人才外流

不久前,才在部落格分享本身对人才计划的意见(http://limchoonkiat.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24.html)。

 

但以下两则新闻绝不会让人好受。天啊,我国的政治人物几时能开窍,把注意力放在关键地方。而不是时不时就“索多米”或各式各样污蔑、和搞紧张气氛。。等…无言,我还是专注在事业先,haha….

就如2012电影,那总统讲的一句话:

"One young scientist, is worth twenty old politicians"

“一个年轻科学家,顶上二十个老政客。”

 

《独立新闻在线》- 百万人外流三分一是人才 我国华裔外流情况最严重 - http://ow.ly/4Jyw1

Pakatan: Limp reforms fuelling brain drain - The Malaysian Insider -  http://ow.ly/4Jywr

short talk之“国耻”

这则新闻已在广传了。引述当今大马的新闻内容(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62677):“
布景板的马来文是写着“Istiadat Sambutan Rasmi Sempena Lawatan Rasmi TYT Wen Jiabao Ke Malaysia”,但是其中文欢迎词却是“正式欢迎仪式,与他一起温家宝阁下的正式访问马来西亚”,令人百般摸不着头脑。

image
image obtained from: http://media1-cdn.malaysiakini.com/359/f3867dd821c1fcc65f697e0efaf660c9.jpg

这种低级错误对我们这个号称海外中文教育办得最完整的国家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大大讽刺。这种错误真的难以原谅。相关官员的办事态度令人乍舌。我想以下几个字最适合他们。
无知、刚愎自用、草率。

虽然我的华语能力不好,但我想类似的文法错误连小学学生也能看出和给以纠正。看到这样的新闻真令人无言。很好的例子--》这件事足以说明为什么领袖对小拿破仑那么有微言,和那么多人对官僚体制的不满,加以非议。

新闻来源:
欢迎温总布景板中文文句不通 网民质疑使用谷歌翻译闹笑话 - 當今大馬 - http://ow.ly/4Jh7n

Sunday, April 24, 2011

人才计划之我见

在一月时有提到要讲讲本身在这方面的看法,但一直拖至今天,因为本来想等待于2011年一月份创设的大马人才机构(TalentCorp)公布了他们的策略/行动计划在给看法。但这样一等就等到4月未,也没有什么振奋的消息,也没听到有哪位顶尖人才回国了。就只是听到两项计划:-1)永久居留证,2)低所得税,及两辆免税车(如果我没把新闻内容记错)。

在此抒发己见,纯粹从我本身的观点。不同领域的人士也自然会有他们的一套见解。也许有些看法是老掉牙的,但都值得一提,不分轻重,该获得同等重视。

1) 设施和支援

我认为人才机构如果要招收“世界级”人才,那么我们便要确保国内有“世界级”的硬软体设备以让他们有的发挥。从一个专才而言,(尤其是搞科研者),事业上满足感远比居留证和低税收来的有意义和实际。

2)从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提高科研的预算

一个国家对科研和开发的支持可以从其GDP预算看得出。这是一个通用的指标。所以如果我们有决心往这方面跑,那么该以行动证明,提高科研的预算。我过去的博文提到如下:“
如没记错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0 billion,而拨给科研的预算为RM411 Million (approx. $133.35/ $0.13billion). 这表明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那区区的 0.065% 用于科研-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
许多国家如:Israel, Sweden, Korea, Finland and Japan 都从GDP拨出 3%或以上来发展科研,其他国家如 Iceland, the USA, Singapore, Denmark, Germany and Austria也拨出GDP的 2.5%, UK 约1.8%. 来发展这领域。
研发与创新是经济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许多国家正在增加研发的投资,因为他们都看到其巨大潜力。研发、人力栽培和知识发展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能打造成一个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高技能区域。研发成就不是单单靠一两个专家来打造的,而是要透过体制改革栽培更多的人力资源,大家做出贡献。在这方面“十个打一个,总好过一个打十个”。政党应把研发纳入他们治国方针,...而不是信口开河,看了差强人意的数据才来推三推四。执政者应倾听人民和相关领域的意见,反对者如不满需提出替代政策,而不是一味批判。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体设备,同时透过积极行动来吸引、保留和奖励人才。看看我们的邻国吧,她们也许没有傲世全球或注目的地标,但他们的软实力:经济发展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是以建筑物多寡、高矮来比拼的。


3) 鼓励创新和研发

减少行政上的干预。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我们不该在以barangan buatan Malaysia为荣,反之我们该往barangan ciptaan malaysia前进。

4)把专注力放在软体开发而不是硬体开发

我们的确没必要在有那么多的白象计划。这方面可从人民激烈反对100层高楼的反应看到。我们在等待招入海外专才时,何不提拔和培训国内的人力资源?搞科研的,该鼓励他们进入博后研究,以提升技术能力。搞应用科学的,该提供让他们开发和推销的市场。提高国内人力也能间接吸引海外专才,因为如此我们有足够的支援人员来配合他们。这也少不了对国人的保健福利,因为近期新闻报道显示我国自杀案件有年轻化。

5)人才交换计划

与其只是把我国的学生/人力送到海外学习,不如也尝试有制度性的跟先进国家进行人才交换。相信这会提供一个更伸缩性的方案。

6)重点研究项目

hmm,我绝对相信核能不是我们的研究强项,哈哈。就如要点所提,我们该往重点方向发展和招入相关领域的人才。很遗憾,到今天我都不知我国人才机构要什么样的人?!

7)鼓励私人界一同参与

我觉得私人企业如果想负起“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社会责任。那么政府该鼓励他们参与人才栽培和招入计划,及开拓研发。同样的,这些企业也给获得税务上的优待。这肯定比一个大马电邮有建设性;)

8)心态和执行力

如果没有公平和良好的执行能力,不管我们的人才计划多好,多完美都时徒然。在我们想办法招入人才当儿,我们也该学止血,减低人才外流。根据数据,目前有150万大马人在海外工作或读书,也是约总人口的5.4%,而且外流的人才都按年增加。这的确不得轻视。

相关新闻:-

http://www.laksou.com/?m=nation_more&id=8091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61344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talentcorp-offers-residence-pass-to-expatriates-in-malaysia/

Malaysia at economic crossroads as it fights the great brain drain | World news | The Guardian - http://ow.ly/4G0RK

Tuesday, April 19, 2011

一个大马电邮?

今天阅读到以下的新闻:-

Malaysians to get official 1 Malaysia email a/c - The Malaysian Insider - http://ow.ly/4D6rR

《独立新闻在线》- 由纳吉胞弟间接控制 Tricubes陷除牌危机 -  http://ow.ly/4DlaP

独立新闻在线: 纳吉宣布1064亿元先行计划 为国人设一个马来西亚邮件 -  http://ow.ly/4DlcH

五千万一个大马电邮计划遭恶评 负责公司被揭陷入财困或被除牌 - 當今大馬 - http://ow.ly/4DldW


我认为如果要促进官民沟通,我们可以有效应用现有的沟通管道、社交网等,无必要花5千万于此。加上,不管什么管道、媒介都好,那都是毫无用处的如果当局无视我们的民声。坦白讲,我宁愿要一个大马投资基金于每个国民多个电邮 ;)

英文版:http://limchoonkiat-ck.blogspot.com/2011/04/1malaysia-email-account.html

Sunday, April 17, 2011

英文掌握能力指数-大马,亚洲最佳

近期在面子书都留意到广传的youtube短片,关于我们的英语能力在亚洲是顶呱呱的。好奇心驱使下,稍微游览相关网站和略读有关报告:-

http://www.ef-uk.co.uk/epi/ef-epi-ranking/?tc=LQ

这个成就值得振奋,也显示大马能!

此英语能力评估据说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份报告评估以英语为第二媒介语的国家的英语水平。一共有44个国家和超过2百万工作的成年人参与此评估

类似这样的评估值的鼓励,它让教育界人士,和相关体制人士在拟定英语教育政策有个参考。也让我们知道国内的英语教育策略成效如何。

略读了报告,好奇心下,有几个问题不大清楚:-

*选中进行测试的成年工作者有多随机(random)呢?我想信工作背景也许会影响得到的成绩。如蓝白领之分

* 参与评估的成年人,其人数是否跟国家的总人口成正比呢??如:人口多的国家,相对的需更多成年人进行评估,已得到有说服力的数据。

*报告中的“高”“中”“低”英语能力的定义是什么?如:大马的分数是 55.85 (高能力),香港则-54.44 (中等),分数之差只是 1.41,但这看似“微小”的差别,是如何把两个地区的英语能力区分成两个等级呢?

* 报告显示,此评估耗时3年,通过网上进行。所以我蛮好奇在没有评估员的情况(也许有,但报告没提),我们如何为数据作准?


就如报告所提,此指数并不能反映该国的教育和经济能力。因此,我们没必要为此过度沾沾自喜。拉近城乡学生英语水平的差距,和提高教员的英语能力(尤其是数理科老师)是不容忽视的。

大家要再接再厉。

同样的博文我已在英文部落格发布了:-

http://limchoonkiat-ck.blogspot.com/2011/04/ef-english-proficiency-index-epi.html

short talk之别让小朋友太沉重

近期刚落幕的砂拉越州选举其中一个风波就是艺人要为政党站台吗?

 

各有各看法姑且不谈。我个人认为艺人和运动员(308选举就有运动员跟候选人打球,奇怪那是又没人大力抨击?我那时也不认同他们去应酬政客)不该在这种场合出现。毕竟,选举期间,政党该让百姓知道他们的策略,和政见,而不是吃喝玩乐。

 

不否认在非常时刻,艺人在某政党选举活动演出难免会引起其他人的遐想。

 

此举引发许多不满/不同阵营人士大力鞭挞,不少更在网上怒骂年轻小朋友。

 

其实当我们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这个选举,跳出这个框框再思考。小朋友在学校的课业压力、和填鸭式教育是多数人都把心思花在课业上。加上当今社会专注于功利、物质、吃喝玩乐多过对于国家、时事大事的关心。所以他们对这方面还没开窍是可以理解。同样的道理用在内陆地区的原住民,他们的际遇不同,所以对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提高。

 

我想,难道今天在网络上讨伐、高谈大道理,国家大事的。有多少个真真理智分析?有多少个能为体制提出见解改变?多少个是合格选民?多少个又去投票的?有多少个在儿童/“年少”时期就开窍?几个月前,英文报就提到我国人口2千多万,但出来投票的人民只占了总人口的30-40% 而已。

 

虽然改变刻不容缓,但不是1天就可完成的事。在选举之前,如果没有如此多的人潮,没人会有期望去否决2/3优势,甚至是更换政府。同样的,今天看似有期望的政党未必20/30年后就不腐败。

 

启迪民智,提高人民对时事的关心,不是在网络上骂骂就好,而是需要付出行动的。

 

我们从这个风波可知启迪民智是多么长远的路。每个人都该负起责任努力。而这不只是局限在本身族群,要跳出框框,因为这次的州选举成绩就说的很清楚了。但靠华人跟市区是不足。该多和朋友/其他族群多交流,讨论国家时事。而不是一见面,就只谈苹果、黑莓、吃喝玩乐、美酒、美眉、俊男、娱乐八卦等而已。

 

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改变就有望。各有各说法,但become disagree without being disagreeable. (反对归反对,而不是变成反目)。。希望,此事后,愤青们能对你们眼中的小弟弟、小妹妹晓以大义,好好教育。再创艳阳天。

short talk之绿色选举?

砂拉越州选举告一段落,之前一连10天拉票活动用到的海报、布条等该如何处置呢?

在留学这段时间,小弟有幸见证英国选举和其变天。令我佩服的是,拉票期间,大街小巷并没留意到任何布条或海报。除了放在我在邮箱的一些比A4纸还小的传单,而且我也就区区收到三份而已(一政党一份)。

这也许跟英国的选举和环保意识高所促成吧。也许他们不像国内需要众多海报来宣传候选人。

在大家期待选举意识提高、提倡廉洁选举运动当儿,也期望有一日我们对待拉票活动的态度也会改变。来一场clean(廉洁)和 green (绿化/环保)的选举吧!

image

image source: http://www.sarawakreports.org/wp-content/uploads/2011/04/BN.png

image

image source: http://merdekareview.com/

Friday, April 15, 2011

Bagaimana Melindungi Undi Anda Dari Dikesan? (How to protect your votes ...

转载:勇敢向父母说出意愿,往目标前进

另一篇来自光华,有意思的文章 ,关于一个中学生不满意得到的成绩,和本身科系的选择和父母的期望有差异。原文请阅读:-

http://www.kwongwah.com.my/supplement/2011/04/15/3.html

文中有启发性的句子:


年轻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具备七种心态:
1. 信心做事
2. 虚心学习
3. 用心处事
4. 诚心待人
5. 耐心聆听、处事
6. 爱心关怀
7. 宽容心体谅他人

年轻人要有一颗炽热的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本份,努力求学问,增加自己的见识,吸取不同的人生经验,再以自己青春的阳光魄力,去奉献给身边的每个人。

凡事最重要在你全力以赴,一切随缘无求;因为真正的生命之美不是在于成果,而是在于成长过程。

【转载】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我跟不少中国学生交流,他们都对李开复(http://baike.baidu.com/view/14638.htm#sub14638)敬佩有加,也把他当着学习对象。我阅读他的部落格,得到不少启发,也学习不少。他写给中国学生的信值得阅读:-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7161814_1_1.html

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第7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那篇文章提到以下7句话,很有意思。完整文章大家不妨到有关部落格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96z8.html

七句话赠给21世纪的青年: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
过的才能真正掌握(Hear and you forget; see and you
remember; do and you understand)。


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
(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
领域的合成(What matters most is not analysis, but


三商皆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
于你贡献了什么(Your value is not what you
possess, but what you contribute)。


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
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
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
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Saturday, April 9, 2011

(转载)-转过身换个念头,也许幸福就在你脚下

从光华电子新闻的RSS阅读到这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我对报章除了报导日常生活、时事课题外也开设心灵专栏的举动十分赞同。我留意此专栏很久了,的确很有启发性。看来该写封letter of appreciation给光华了。 哈哈

原文,大家不妨游览以下网站:-

光华电子新闻 | 转过身换个念头,也许幸福就在你脚下
http://www.kwongwah.com.my/supplement/2011/04/08/3.html


大致上该文章是关于一个青年毕业后在找工遇到困境,和跟男友也有感情问题。我也在此转载该文章一部分的问与答段落,大家应到以上网站阅读完整文章:)



慧海法师:
您好。我刚在大学毕业,毕业后至今,我一直在找工,没一次成功过,简单地说,我现在是在家里“量地”。。。。。。。。。。。。


我大概找了3个月,什么工作都没有下文。对于自己的未来,我开始感觉到茫然与彷徨。难道毕业就等于失业吗?我的男朋友最近一直为了这些小事和我争吵,我开始觉得有点不知所措。。。。。。。。。。。


在找寻工作的三个月期间,我曾经发生一次车祸,幸好人无大碍。虽然人没事,但是我的自信心也开始被动摇。我的信心开始跌到谷底,觉得自己很没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很多人称我是“草莓族”,我不想当“草莓族”。师父,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找回自己的信心呢?


:“
。。。。。。人生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学习走路、学习成长、学习做人、学习如何奉献与回馈社会,
 

学习学习要学习,学习学习如何学习才是学习。。。。。
。。。。不要看轻你自己的能力,更不要将自己的要求在不切实际的条件上做对比。发挥你的实力,只要你全力以赴,将来无 论结果如何,至少你已经在人生过程中累积相当的经验与看法。。。。

不能自我肯定的人,
总是期待别人的掌声,
经常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自然失去创造力。

青年时期,凡事都要建立目标与信心。没有目标的人生,仿佛徘徊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

跌倒以后再爬起来,哪怕是头破血流还是要继续奋斗到底啊!学会勇敢面对、勇敢承担、勇敢负责,这是人生必须经 历的一个过程。

”..........................


大家一起加油吧 :p

Friday, April 8, 2011

DETV《第十届砂州选举特别报道

感谢学妹在面子书的分享。留意到这个特别报道。有别于多数媒体在这次砂州选举都着重再候选人的报道。我觉得这个15-20分钟的youtube报道没有那么浓厚的色彩。它反而更倾向当地百姓对选举的看法,和他们对时事的了解。有时看到新生代对时事的掌握感到啼笑皆非。通过视频的报道,有时也觉得砂州子民的访谈特别有感染力,(跟平面媒体相比)。尤其是关于东马朋友要留在当地发展还是到西马首都吉隆坡呢。

看了当中的访谈(我不否认还有很多关心时事的一群),有时我认为与其把所有时间花在港台中韩日英连续剧,倒不如抽些时间了解时事动态。大家如有时间,不妨抽出15-20分钟,了解下这场在东马堪称最激烈的选举。当愤青在埋怨对这个国家绝望时,不妨想想是否有扮演了应当的角色(尤其是到了法定可投票年龄,不去登记为选民,又或者登记了没去履行责任的选民)。

如没记错,这个youtube将会一连10天(到大选当天)于大马时间9PM播出。无论如何,我会在本身的面子书/推特发出每一集的链接。


Wednesday, April 6, 2011

[转载]一顶博士帽能带来什么?

在科学网阅读到一篇很有启发性的转载文章:-


[转载]一顶博士帽能带来什么? - lixiaotao的博文 -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 科学网 - http://ow.ly/4uL2U


引用地址:http://blog.renren.com/share/105442959/2837375339


一顶博士帽能带来什么——访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 读了博士生远潇给本报的来信后,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 有这些困惑和担心,实际上是很多博士生们在读博士之前并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做学问,是不是能抵御来自物质世界的诱惑。另外,如果读博 士抱有“一顶博士帽能给自己找工作时加分”的想法,不仅会增加自己学习期间的痛苦,而且在找工作时会发现,博士头衔不能有多少优势后会更加失落。由于是最 早进入微软公司高管层的华人,又常常在高校亮相做巡回演讲,而且还在中国创办了“开复学生网”,给中国学生解答“大到人生观,小到如何学好英语”的各种问 题,这使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工科博士李开复,在中国高校学生中的名气不小。就博士生远潇的困惑,记者专访了李开复。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戴博士帽


“选择读博士就等于选择了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一段时间,你必须要成 为孤独的人,要远离物质的花花世界,甚至要无数次承担失败或者不被学界认可的痛苦”。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能成为博士的潜质。在李开复看来,当你犹 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的热情。因为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后就得看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有没有突破和 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墨守成规,不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那么做创新研究可能就不太适合你。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会羡 慕、甚至感到痛苦吗?如果你是个物质欲比较强、对挣钱还有兴趣的人,或许你该去读个MBA,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去读博士。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毕业后 可能能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而一个MBA毕业后或许能拿到15万美元,但拿到博士学位要花上5年时间,或者更长,但MBA只要两年的时间,MBA的投入 产出比要高一些。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可能会使你 的人生变得灰暗。李开复说,只有当你肯定自己读博士确实是为了享受做学问、超越前人的乐趣时,才有可能愉快地度过学习生涯。李开复回忆,他自己念博士的时 候虽然有奖学金,但日子也不富裕,有时候假期也得出去打打工,但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生活阶段就应该享受不同阶段的乐趣,学生时代就应该是物质清贫,学习而 快乐着的。


毕业时,你应该 成为你研究领域中世界第一的专家


跨入博士生的门槛后,李开复建议,要给自己设计一个3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 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脚踏实地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李 开复说,他至今还记得在他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系主任说的话:“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 第一的专家。”这样的要求似乎对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开复说,他本人正是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 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李开复想告诫博士生远潇: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 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李开复回忆说,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人崩 溃。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凌晨3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 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李开复说,另外,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 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你找的导师,最好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 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作用是多么的大。”李开复建议说,在确定自己要开始读博士之后,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甚至应该去求教于 周围能找到的专家,看看大家对你想选择的导师有怎样的评价,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互联网。李开复说,他还鼓励准博士生们直接发电子邮件 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他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快给回复。李开复听到过一些博士生抱怨说,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 得到导师充分的指导。他把自己听到的案例归纳出了几类准博士们要慎重选择的导师。有一类导师,有很多的项目,学生跟着这样的老师,3年的工夫大概都在替老 师打工赚钱。这样的导师暂且看到他长处的一面,可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博士找工作,招聘的企业看的还是你作为博士的突破和研究能力,而不是你做过多 少项目。李开复说,这类导师中,有一种最恶劣的是,看到一些能干的学生能为自己做点事,即便到了毕业的时间也不让学生毕业,还要让学生多打几年工。所以在 选导师之前,一定要多方打听导师的人品如何。还有一类导师也被李开复认为是要当心的,这类导师虽然很安心做研究,但他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研究思路和方向 都是很落伍的,而且他给你选定的方向有可能早就被证明是过时的。李开复说,有的导师可能上了年纪,近年来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个老师人品不错,能允 许和鼓励学生不同常规的想法,并且从方法论上能指导学生,这样的导师应该是可以选择的。李开复多次在各种演讲和文章中提到他当年读博士时的导师。他说,虽 然读博士期间,他的导师确实没有教给他有关他专业的知识,但是他能给学生大方向的指导,而且能毫不吝啬地与学生分享他在学术上的经营和他在学术界的各种资 源。李开复说,博士生导师或许就是那种没有太多时间给你,也不会给你太多具体而细节的指导,但他却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戴上博士帽不等于就能一步跨进挣钱多的地方


有了博士的头衔不一定就等于增加了你找工作 的砝码。李开复说,从他在微软和GOOGLE公司的招聘经历和他所了解的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招聘的情况来看,大家招聘博士的范围都会巧合地限定在国内排 行前十几名的大学中。李开复解释,一般大公司、尤其是IT类的企业在挑选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时,尺度是比较松的,即便有的硕士没有太多学术上的造诣,但 只要拿出做过的像样的项目,一般也是会被认可的,但对博士就不同了。李开复说,他在招聘博士时会仔细阅读应聘者的博士论文,因为对博士的水平评判就全靠这 篇论文了,博士论文如果没有新意,或者观点方法陈旧,即使应聘者有再多的实践能力,做过再多的项目,也得不到认可。正因为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反而对博士的 水平更加挑剔,所以李开复说,千万不要以为戴上博士帽就能找到好工作。


做个快乐的人最重要


最近李开复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在21世纪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其中他认为很关键的要素是,应聘 的人是不是一个热爱工作、积极乐观的人。李开复希望告诉远潇,即便现在有很多不如意和困惑,但还是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积极的人。他希望把台湾企业 家张忠谋的一个故事告诉远潇。张忠谋是台基电的董事长,一次朋友请他题词,他给朋友写下了“常想一二”,朋友问他是什么意思。张忠谋说,“我们都说人生不 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要告诉你常想那剩下的一二比较如意的事情。”张忠谋说,他从小就看了很多大人物的传记,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成功者都受苦受难,他们 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真实写照。但是他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保持了正面的思考,通过“常想一二”,超越不愉快。苦难对 他们来说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李开复说,其实在21世纪,还有很多其他的理由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因为21世纪 有一个更实时善变的环境,我们尝试的事情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失败。

研究生好介绍

近期读了/读着以下书籍,获益不浅。从我的英文部落格抄了过来:如下:

 

Currently I’m reading/ just finished reading the following books  about doctoral research. You can get it from Amazon book store. Also, thanks lulu ma for the book sharing :). Image of book covers are courtesy of Amazon UK website (http://www.amazon.co.uk)

 

image_thumb13

A good review on this book from the following blog post:-

http://phdtalk.blogspot.com/2011/04/unwritten-rules-of-phd-research-gordon.html?spref=tw

 

image_thumb21

This book provides guidance on choosing a suitable PhD/Post-Doc project, the re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don’t romanticize your career. How to get the best out of your project within the time period. Learn to say no, don’t please your supervisor blindly & remember in the end of your project, you’re the one responsible for your works.

 

image_thumb29

A very good beginner guide for new PhD students or people who wish to explore more info about what research degree is. A dummy guide on how to make use of your PhD, some survival skills, how to make a good presentation,& other source alike. The nature of academia and industrial career, etc.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